【资料图】
我们知道,秦统一天下,不只是做到兼并诸侯,疆域的统一,更是书同文、车同轨、货币及度量器的统一。正是文字、货币、度量衡等的统一才使这个中央集权的庞大帝国的统治更加牢固,也使得中华文明的传承更具有黏性。统一度量衡中提出的度量衡其实是三种计量物体的名称,计量长短用的器具叫度,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,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就是衡。而我——两诏铜权,就是当时的一种衡。
我出土于甘肃省秦安县上袁家村,高7厘米,底盘直径5.2厘米,重250.2克。我的身体呈钟形,中空。头顶呈微弧形,而且有一个鼻钮。表面铸成多道觚棱,诏文就阴刻在觚棱之间的平面上。大家可能会疑惑,阴刻是什么意思?嘿嘿,卖个关子,这个问题留给你们自己去涨知识吧!我身上的字体是秦朝的官宣字体——小篆,刻着秦始皇廿六年诏书和秦二世元年诏书。
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名字的由来,身有两诏,铜为材质,“权”即砝码,所以通俗来讲,我就是身上有两条诏书的砝码。两诏其一为秦始皇诏文,七行40字,大意是:“秦始皇二十六年(公元前221年)统一了天下,百姓安宁,立下皇帝称号,于是下诏书于丞相隗状、王绾,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,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,统一起来。”其二为秦二世诏文,九行60字,大意是:“秦二世元年(公元前209年),下诏左丞相李斯、右丞相冯去疾说,统一度量衡是始皇帝制,后嗣只是继续实行,不敢自称有功德。现在把这个诏书刻左边,使不致有疑惑。”这两则诏文清楚地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的经过,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下来。
时间的洪流滚滚向前,转眼间两千多年已消逝不见了,幸运的是我被保存的很好,还能较准确地反映秦斤的标准重量。其上铭文字体工整遒劲,布局疏朗开阔,又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。
来源:微游甘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