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,贵安新区各乡镇田间地头,人才、技术等高端要素正纷纷涌入……这里正在创造一个个惊喜。

“不久后,这里将建一所社区学校。”贵安新区马场镇场边村,年轻的村委会主任助理扁芙蓉指着眼前一片空地说,贵州开放大学在此选址建设社区教育点,通过社区教育帮助当地群众巩固知识、培养惯,促进全民素质提升。

为推动和促进项目早日落地开工,这段时间,扁芙蓉奔波于村委会和镇政府之间,完善各项手续。

去年夏天,扁芙蓉研究生毕业后,放弃城市工作机会,选择做大学生村官。“原因很简单,我学的专业是农村区域发展,我相信自己可以为乡村振兴做点实事。”扁芙蓉说,城市里不缺大学生,但村里可能因为多一个大学生而发生改变。

经过数月深入了解,她对场边村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早已了然于胸,并初步制定可行发展规划及目标。不久前,新国发2号文件出台,扁芙蓉学后,为之振奋:“新国发2号文件为贵州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。”

乡村振兴让人才大有可为。

高峰镇尧上村,年轻的驻村干部罗明鸿很忙碌,除做好驻村工作,每天他会不定时出现在村医务室,为乡亲看病。

“我主动向单位申请驻村,作为贵阳康养职业大学临床医学教师,初衷是想到基层锻炼,增长见识和才干,积累更多经验带上课堂。”罗明鸿说,访遍所有在家农户,将村情、民情及土地、产业规划等情况了解清楚,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基础。

走访过程中,罗明鸿发现,多数村民患有身体疼痛等疾病。恰巧自己手持医生执业证书,又是针灸推拿学硕士,于是,他一边处理驻村工作,一边发挥自己专长,义务给村民看病。

高学历人才齐聚乡村,高等院校也频频在山里亮相。

走进贵安新区党武街道,经常遇见贵州医科大学专家团队在田间地头指导农业栽培技术。年来,通过开展校地合作,贵州医科大学、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纷纷整合优势资源,在党武街道、马场镇等地培育高品质辣椒,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、“虫草鸡”生态循环示范基地等项目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。

乡村振兴,人才振兴是基石。为让人才集聚效应立竿见影,贵安新区大力实施引才、育才、用才、留才“四大工程”,通过构建长效运行机制、深化校地企合作、构建人才“引用育留”全链条服务体系、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等措施,为推动贵阳贵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证。

“这里的人才环境非常贴心,医疗有定点、孩子入学有便利。”农技专家李仁忠是马场镇叶站负责人,在新区良好人才环境下,他和同事施展才华、展现作为,带领马场镇群众发展烤种植。目前,种植面积达1547亩,叶收入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“金钥匙”。

“引才,关键在给其施展空间,让他们留得下。”贵安新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胡航介绍,接下来,贵安新区将从高校招募80名乡村振兴专员,充实村支两委力量。除给予薪资待遇,还将从辖区各村庄遴选10个发展前景好、示范效应强的项目,每个项目投入100万元经费支持,让想干事、能干事的乡村人才大展拳脚。

推荐内容